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2015俄羅斯雙城七日單人遊記(三)下

這回旅行,都是為了這個劇院而來,有朋友開玩笑說是「一張票引發的血案」,說的還真是不錯。

馬林斯基劇院,在1860年建成時曾經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劇院,柴可夫斯基三大芭蕾舞劇並不是都從這座舞臺上首演,然而卻都是從這座舞臺上開始變成知名的芭蕾舞劇,如今天鵝湖更成為芭蕾舞的代名詞,或許這不是柴可夫斯基當初能預料到的。

1935年為了紀念在聖彼得堡被刺殺的基洛夫,馬林斯基劇院與芭蕾舞團更名為「基洛夫」,直到1992年改回原名「馬林斯基」,不過由於舞團在六零年代起便以「基洛夫」之名為大眾所知,所以現在在宣傳上還時常會使用這個名字。

由於從1993年開始,五月到七月便是「白夜之星音樂節」的活動,整整三個月排滿了各式各樣的表演,地點都在馬林斯基劇院。

今年是第23屆白夜之星音樂節,也是馬林斯基劇院第232個樂季。






沿著格里伯耶多夫運河前進,在半路上會碰到一家名為「桃源酒店」的中國餐廳,餐廳在街角,門口掛著一對紅燈籠,由於大約是晚餐時間,前面聚集了一大團的中國人,聽他們的對話應該都是同一個旅行團。餐廳的對面是小有名氣的獅子橋,顧名思義橋上有白色的獅子雕像,不過是中國式的獅子雕像而不是歐洲式的獅子雕像。
運河上有單人汽艇

搭船遊城市的旅客

獅子橋



我好不容易為橋拍了照,避開中國遊客,繼續前進,碰到劇院廣場路右轉再直走,經過一些工地之後就發現劇院矗立在自己眼前。

馬林斯基劇院



只是沒有斑馬線可以過馬路,我只好又繞了一大圈,經過不少修繕中的工地,才終於踏到劇院門口,沿路上不少衣香雲鬢的夫人小姐跟西裝筆挺的紳士,雖然我出門前有認真化妝也穿著裙邊有著華麗金色花紋的黑色長裙,我仍然覺得自己狼狽的不得了。

顧不得找洗手間補妝,我用手機顯示電子票讓門口的工作人員放我進去,再去售票口換成實體票。

我好像踏進了一個不屬於我的世界一樣。

進去之後還不能進入包廂,二樓有個小型展覽展示著二戰七十週年勝利相關的展覽。

我個人以為列寧格勒圍城戰是二戰時最可怕的戰場之一,圍城那三年列寧格勒餓殍無數,居民以木屑混麵粉為食,古老傳家木頭傢俱紛紛被作為度過嚴寒冬日的柴薪。城市裡有一座博物館紀念圍城歲月,而我從讀過的書裡看到,儘管是圍城時刻,書店與百貨公司仍然維持營業,堅持不願意撤離的表演者仍然在城中四處巡迴表演。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城市與人民啊。二戰結束後居民迅速的想盡辦法將這些古老的建築恢復現況,在蘇聯解體後那些被破壞的宗教建築物也很快地進行修復工程⋯⋯如果沒看過那些照片,我也很難想像二戰時劇院被破壞成什麼樣子。

通往二樓的階梯

華麗的吊燈

外面等候區的天花板

雙頭鷹在門口又出現了

鋼琴

慶祝二戰勝利七十週年的照片

慶祝二戰勝利七十週年的照片

戲服

等候的房間

慶祝二戰勝利七十週年文物

慶祝二戰勝利七十週年文物


我選的位子是二樓正面的包廂座位,這個包廂緊鄰「沙皇包廂」,座位只有兩排。「沙皇包廂」,顧名思議,過去曾經給沙皇使用的包廂,位置就在二樓的正中間,也是整個劇院裡視野最好的位置。在俄羅斯幾個古老的劇院都有這樣的包廂座位,不過史達林並不使用這個包廂,他有另外更堅固的包廂。

似乎因為沙皇坐在二樓正面,所以這樣的老劇院舞台在設計上都是傾斜的,以讓二樓的觀眾可以全面看到整個舞台演出。

馬林斯基劇院的票價以外國人來看大約是2000盧布到6000盧布之間,因為一些私人因素,我最後選在的沙皇包廂旁的包廂第二排,緊貼在沙皇包廂牆壁的位置,5000盧布,以匯率換算成臺幣大概3000元⋯⋯其實當初馬林斯基芭蕾舞團來台灣時我買的位置大概兩千出頭,在一樓的側面位置,票價實際上沒有差到很多,感謝俄國有點不妙的經濟,如果是去年買的票就差不多是五千台幣了。

票買完才記得要拍下座位圖,正中間就是沙皇包廂
網路上找到的從舞台上看觀眾席的照片,但是座位顏色不同


不過到了現場後發現這個座位的問題,因為把背靠著椅背的情況下,大概有四分之一的視野被右邊的沙皇包廂牆壁給擋住了,加上我前面坐著一對人高馬大男的英俊女的漂亮的白人情侶,更是被擋的很慘,幸好對方經常依偎著女友所以我大部分被遮掉的是左邊的視野,而且整場演出其實主要角色很少會跑到我被沙皇包廂遮住的那邊舞台,想必另一邊座位也是一樣,編舞者的確有顧慮到全部的觀眾視角呢。

跟我同一包廂的幾乎都是同個家族的人,只有前面這對男女不是。在開演前大家都瘋狂拍照,他們有拜託我幫他們拍合照,拍完照我用破英文告訴他們他們的臉都是黑的,他們顯然不介意。

座位的視野

舞台的樣子

天花板與水晶吊燈


沙皇包廂側面與華麗的水晶吊燈

座位的真相


座位的真相,後面是主控室

高大的情侶檔


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來台灣演出時有自備交響樂團跟地板,現在想想我放棄了全本睡美人很可惜,不過我當年還是看了招牌天鵝湖與胡桃鉗。我最想看的現場目前是「吉賽兒」跟「雷夢妲」,還有「彼得羅希卡」,不過這次跟幾個芭蕾舞團的吉賽兒都錯過了,馬林斯基劇院在我許可的時間裡面上演的是「舞姬」。

「舞姬」是我看過第一齣現場演出的古典芭蕾,是美國芭蕾舞團的演出。美國芭蕾舞團現在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舞團了,其中一位首席甚至成為了俄羅斯波修瓦芭蕾舞團的首席,第一個成為俄羅斯芭蕾舞團的美國人,引發了不小的震撼。

「舞姬」是明庫斯的音樂,最初由裴迪帕編舞,由當時的皇家芭蕾舞團(也就是馬林斯基芭蕾舞團的前身)在1877年於聖彼得堡首演,比「天鵝湖」還要古老。美國芭蕾舞團2012在台灣演出的是在1980年代左右由瑪卡洛娃改編的版本,故事大約是這樣的:

第一幕,神殿舞姬與第一武士在神殿的密林幽會,互許終身,被大祭司撞見,大祭司暗戀舞姬,但是舞姬拒絕了大祭司的求愛,於是大祭司對此便心生怨恨。第一武士在戰爭勝利後返國受到國王表揚,國王在欣賞他之餘,將公主許配給他,武士感到惶恐,可是他又無法拒絕國王的命令。大祭司在之後私下拜訪國王,告訴國王武士與舞姬之事,國王為了女兒感到憤怒,於是下令殺死舞姬。躲在後面的公主知道這件事情之後,派奶媽把舞姬找來,告訴她這件事,並要舞姬遠走他鄉。舞姬不肯,還和公主打了起來,差點刺殺了公主,逃走之後憤怒的公主決定要殺死舞姬。在公主跟武士的訂婚上,舞姬照規矩獻舞,結束之後國王下令獻花,花中卻跑出一條毒蛇咬了她。原來公主命令奶媽將毒蛇藏在花中。舞姬拒絕了大祭司的解藥,就此斷氣。

第二幕,傷心的武士在密林野人的建議下抽起鴉片,他的靈魂飄飄然的在幻境晃蕩,以為跟舞姬在一起。

第三幕,武士和公主在神殿的婚禮,在大祭司與國王的見證之下,他們將要結為夫妻,不料這時舞姬的鬼魂忽然跑出來擾亂武士的思緒,武士在兩女之間掙扎,忽然一陣天搖地動,神殿垮了,所有的人都死了,只有武士在舞姬的接引之下上了天堂。

當年ABT的廣告


我本來很擔心我因為太累的關係會在第二幕睡死,不過正式演出時卻發現劇本被改短了。

第三幕的婚禮被整段砍掉,第一幕拆成兩幕,第二幕直接變第三幕,結局變成是男主角抽大煙抽到上天堂(爆笑)。

雖然砍掉我個人最喜歡的第三幕兩女爭一男段落很可惜,那邊的演出極為精彩,徹底讓人了解古典芭蕾女舞者才是王道,男舞者只是陪襯的狀況,然而這樣的精簡劇情也沒有不合理之處。

查了資料發現基洛夫芭蕾舞團在1941年改編過一次,2002年第十屆白夜音樂節上有重新演出過,根據劇院的網站寫的也是1941年的版本。

這場武士是首席Kimin Kim飾演的,舞姬是首席VIKTORIA TERESHKINA,公主則是第二獨舞者ELENA YEVSEYEVA。其實不止他們,裡面的大祭司跟國王都很有戲,雖然他們沒有跳舞,只有肢體動作,仍然讓我看得十分開心。當然舞姬裡面最有趣的一段獨舞是「銅佛」,ABT的銅佛跳得很歡樂,馬林斯基的銅佛跳得很節制,氣氛完全不同,但是在我眼中都一樣可愛。

結束之後,男女主角還出來謝幕達五、六次,看來大家都很喜歡他們的表演。


官方臉書當天表演後放的照片© Dave Morgan



第二幕謝幕,國王跟祭司在這幕很多時間都坐在後方城堡佈景裡


第三幕謝幕,後方是這段最經典的24群舞者段落的舞者



散場時我又跟一堆俄國人擠在一起,差點被一位老紳士撞倒,他很快地扶住我並且用俄文說了抱歉,這個我有聽懂(笑)我倒是很不好意思地說了英文的抱歉,因為其實是我自己沒走穩。

不過劇院門很小,散場花了不少時間,走出來時天色大概是我們的下午顏色,快要黃昏但還不是黃昏的藍色,但是和白天不同,這時已經刮起了風,風中帶著沙塵,就算我還想去哪裡繞繞,也只想著趕快回旅館了。

晚上十點多的天空

衣著正式的旅行團(?)

隔著運河對望的新舊劇院

從運河望向另一邊的景色

華麗的馬林斯基劇院二

舊劇院的另一面

舊劇院的運河側

新劇院也在散場

劇院門牌



我沿著格里伯耶多夫運河往回走,桃源酒店業已打烊,四隻石獅子冷冷清清的蹲在那裡,我繼續前進,回到飯店時太陽並沒有完全從天邊落下。


桃源酒店

明天我就要離開聖彼得堡了,而此刻我覺得還有好多地方沒去真是太可惜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